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邹铁钉.经济增长理论综述之一(读书笔记)[EB/OL].http://tiedingzou.blog.sohu.com/83525635.html.
[2]武康平.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 炜.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实践的启示[J].江苏商论,2006(11).
[4]邱国景.社会资本边界及其最优选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5]陈 英,王立云.诚信与经济增长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8).
[6]殷德生.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一个理论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1(7).
[7]牛艳红.论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4).
[8]郭少新,何炼成.社会资本:解释经济增长的一种新思路[J].财贸研究,2004(2).
[9]赵延东,罗家德.如何测量社会资本: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2).
[10]卢燕平.社会资本与我国经济和谐发展[J].统计研究,2007(10).
[11]刘璐琳.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J].兰州学刊,2008(1).
[12]杨 宇,郑垂勇.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08(5).
[13]尹希果.社会资本、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
[14]邱国景.社会资本边界及其最优选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15]李 普,林江鹏,黄永明.社会资本、诚信与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8(2).
[16]刘耀祥.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脸[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4).
[17]郑耀群,周新生.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东西部经济差距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7(8).
[18]张 庆,康建英.地区经济差距中的社会资本、交易费用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1).
[19]赵 晓.地区经济增长为何大相径庭[J].新理论新观点新问题,2004(24).
[20]张克中.社会资本、诚信与湖北经济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1]朱中华,汪啸林.从社会资本理论看江西信用环境的建设[J].企业经济,2004(8).
[22]萨缪尔逊.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3]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24.
[24]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02-204.
[25]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26-128.
[2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2
[27]罗卫东.论现代经济增长与“精神资本”[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
[28]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40-150; 180-189.
[29]鲁传一,李子奈.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0]秦其文.人的思想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11).
[31]韩顺法,李向民.经济增长的新范式:精神资本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09(3).
[32]Acs ZJ,Audretsch DB,Carlsson B.,Braunerhjelm P(.2004).The missing link:The knowledge filter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endogenous growth.Unpubl.Manuscript.
[33]叶 勤.企业家精神的兴起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16-20.
[34]肖建忠,唐艳艳.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2-7.
[35]Romer,P.M.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8,1002-1037.
[36]Linghui Tang and Peter E.Koveos.Venture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August 2004:161-171.
[37]何予平.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C-D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7).
[38]沈坤荣,孙文杰.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2).
[39]杨 宇,郑垂勇.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8).
[40]高彦彦,杨德才.区域经济增长的文化分析——温州文化与温州经济的崛起[J].温州大学学报,2006(4).
[41]余达淮,银 娟.道家思想对东亚经济的影响及其伦理价值[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42]廖飞.地区发展差距的体制机制因素[J].当代管理,2004(19).
[43]李应振,李玉举.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体制机制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8(4).
[44]姜作培,陈峰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三大问题[J].中州学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