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研究 /oa 数字金融发展与金融诈骗的发生——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的实证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1 近些年来,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金融获得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也爆发了不少与数字技术有关的金融诈骗案。数字金融发展与金融诈骗的发生是什么关系呢?基于2014—2019年裁判文书网的金融诈骗罪刑事判决书,采用文本挖掘法获取金融诈骗的数据,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诈骗发生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当地居民金融诈骗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从金融诈骗类型看,数字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依赖型金融诈骗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当地居民城镇失业率越低,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金融诈骗发生的抑制作用越强烈,但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地区的金融诈骗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数字经济时代治理金融诈骗应继续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对不同类型的金融诈骗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着力降低居民失业率。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3 15 438426 张正平<sup>1a,1b</sup>, 赵雯彦<sup>2</sup>, 程 灿<sup>1a</sup> 数字普惠金融、空间外溢与经济发展质量——兼论市场化的门槛效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2 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空间杜宾模型为基础计量手段,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展开探究并对其进行效应分解,而后运用门限模型就市场化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检验。首先,不论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其次,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积极作用主要是从直接影响中体现出来,而其间接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在不同市场化水平下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为深入的区间内,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可以得到更好释放。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16 388159 秦 梦<sup>1</sup>, 宋玉冰<sup>2,3</sup> 数字普惠金融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3 基于2016—2021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分类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重庆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处于“U”型拐点之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重庆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依托数字技术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提高了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使落后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多样的普惠金融服务,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部分区县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处于“U”型拐点之后,数字化程度提高了金融门槛,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26 35 356346 王 伟<sup>1</sup>, 宋金彪<sup>2</sup> 农村居民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层级结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4 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运用回归分析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农村居民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主要受新媒体环保接触、数字素养、自我效能感、沟通扩散型政策和政治面貌的影响。农村居民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的发生有三条路径:一是数字素养→新媒体环保接触→自我效能感→农村居民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二是沟通扩散型政策→自我效能感→农村居民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三是政治面貌→农村居民公领域公民环境行为。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36 45 406441 滕玉华<sup>1</sup>, 李 宁<sup>1</sup>, 邓瑛辉<sup>2</sup> 个体心理与外部情境因素如何驱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5 农村居民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个体心理和外部情境因素皆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重要因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个体心理与外部情境两个层面探讨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的多重并发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个体心理和外部情境6个因素多重并发,形成5种驱动农村居民高水平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发生的路径,其中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相较于外部情境因素,个体心理因素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的影响作用更大; 农村居民高水平与非高水平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的驱动机制存在因果非对称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觉分类行为的对策建议。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46 54 361901 刘长进, 王俊雅 国有资本参股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吗?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6 发挥异质资本价值、激活企业活力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在其影响路径中,融资约束与资产配置效率均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提升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差、社会责任敏感度低以及处在高市场化程度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更显著。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55 65 436218 阿布都合力力·阿布拉, 茹克耶姆·阿卜杜维力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逻辑联系、衔接难题及政策建议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7 运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破除城乡二元制结构、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之举。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时代新问。梳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理论、历史、实践、政策体制等多维度的逻辑内在联系并结合脱贫攻坚战的实践发现,两者存在政策、赋能及目标把握上不同程度的衔接难题。从加强思想教育、实现产业升级、优化政策衔接、健全金融支持等视角出发,提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全方位、多领域、高质量衔接的政策建议。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66 71 233622 王 臻, 肖卫东 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富裕理念的嬗变历程及经验借鉴——从普惠金融到共富金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600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具有重要作用。秉持共同富裕理念开展创新发展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也是未来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准则和趋势。但已有研究对商业银行在探索共同富裕理念时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等问题研究较少。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通过对瑞丰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纵向分析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富裕理念的嬗变历程是被动到主动的动态演变过程,是逐渐由表层渗透到内里的过程,是从传统普惠金融理念到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理念的演进过程,是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中与外界经济社会互动交换的动态持续性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共同富裕理念的嬗变能不断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下沉,以更好地提升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覆盖面,实现向共富金融的经营转变; 能不断推动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体系,有效促进城乡金融配置均衡化发展。 2023年11月25 00:00 2023年06期 72 80 349543 丁安娜, 李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