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郝寿义,曹清峰.后工业化初级阶段与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J].经济学动态,2019(9):26-38.
[2]Rostow W.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A Non-communist Manifesto[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60:51-54.
[3]Hirschman A O.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8:51-57.
[4]筱原三代平.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J].一桥大学经济研究,1957(8):23-28.
[5]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郑逢波,王筱,陈龙.基于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的资源型产业竞争力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15(2):72-80.
[7]李廉水,周勇.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30个地区制造业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5(6):76-81+88+172.
[8]曹鹏.中国制造业新型化评价研究——基于28个细分产业的实证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39-44.
[9]赵波,钟天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评价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9(1):30-39.
[10]王怀明,李廉水.基于四维综合评价的湖北制造业新型化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4):61-65+95.
[11]王怀明.湖北省制造业“新型化”评价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65-71.
[12]李廉水,程中华,刘军.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2):63-75.
[13]唐德才,汤杰新,刘昊.中部6省制造业“新型化”比较与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6):111-121.
[14]钟无涯,傅春.中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差序测度与评价:2009~2013[J].工业技术经济,2015(11):19-28.
[15]茹少峰,田真.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2):84-88.
[16]程中华.产业集聚有利于制造业“新型化”发展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12):61-71.
[17]罗序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9(1):18-29.
[18]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9(8):5-23.
[19]杨丽君.供给侧改革视阈下中国制造业的知识溢出效应[J].科研管理,2019(10):161-168.
[20]陈运平,何珏,钟成林.“福音”还是“诅咒”: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对称影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39-152+175.
[21]吕锋,崔晓辉.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1):103-107.
[22]胡玉玺,吴晓磊,马世昌,等.湿地“三生”空间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分析——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经济地理,2018(7):173-18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孔一超,周 丹.融资约束、企业特质波动以及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金融教育研究,2019,(04):29.
KONG Yichao,ZHOU Dan.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among Financing Constraints,Firm Characteristics Fluctuation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of A-share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J].,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