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罗序斌,周绍森等.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因素贡献的定量研究[J].晋阳学刊,2010(2):54-58.
[2]Lucas,Robert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y,1988(22):2-42.
[3]Romer,Paul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71-102
[4]Yang X,Borland J A.Microeconomic Mechanism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60-82
[5]Aghion P,Howitt P.Endogenous Growth Theory[M].Cambridge,MA.MIT Press,1998.
[6]孙磊,王志伟.基德兰德一普雷斯科特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J].经济学动态,2004(1):71-75.
[7]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4-15.
[8]袁堂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2009(6):52-64.
[9]胡宗义,刘亦文.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动态CGE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9):47-55.
[10]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J].经济研究,2011(11):21-34.
[11]高昌林,朱迎春等.引入无形资本因素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39-43.
[12]何锦义.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几点认识[J].统计研究,2012(8):91-97.
[13]张浩然,衣保中.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家,2012(2):61-67.
[14]邹心勇,赵丽芬.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迁:1978—2010 年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1):51-55.
[15]周绍森,胡德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2):64-67.
[16]周绍森,胡德龙.现代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论——科学技术与人力资本对经济贡献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7]郑克强.发展中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新论——江西发展现代服务业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8]Schumpeter.J.A 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19]Rostow,W.W.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0]Porter,Michael E.On Competition,Updated and Expanded Edition[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8.
[21]吕明元.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2]张倩男.科技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提升的演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23]赵玉林.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研究论[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4]于成永,施建军.外部学习、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机制和路径——基于苏浙沪等地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1):56-60.
[25]江可申.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科研管理,2011(2):44-51.
[26]孙冰.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
[27]孙军.需求因素、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J].南开经济研究,2008(5):58-71.
[28]孙晓华.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9]段莉,胡惠林.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是否进入学术疲劳期——基于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J].东岳论丛,2013(8):55-65
[30]雷宏振等.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经纬,2012(1):42-46.
[31]朱智文等.甘肃省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开发研究,2013(6):44-49.
[32]冯根尧.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与省际差异研究——基于31个省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1):69-75.
[33]郭玉军等.欧美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5-10.
[34]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四题——关于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J].求是,2012(8):53-55.
[35]胡惠林.论技术长波理论与文化产业成长周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66-73.
[36]解学芳.论科技创新主导的文化产业演化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8-65.
[37]张培奇.论技术预见与文化产业发展战略[J].东南亚纵横,2010(6):110-114.
[38]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沿——“十二五”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学文献出版社,2011.
[39]解学芳.科技发展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建构的逻辑演进[J].科学学研究,2010(12):1820-1831.
[40]顾江.科技创新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升级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0(7):72-75.
[41]张京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
[42]朱自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7-121.
[43]郑世林,葛珺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中国软科学,2012(10):48-5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奎.科技创新中的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2,(03):31.
LI Kui.Study on Financial Model in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2012,(03):31.
[2]厉敏萍,丁功谊.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4,(01):65.
LI Minping,DING Gongyi.The Present Status and Thinking of the Dvelopment of Jiangxi Cultural Industry[J].,2014,(03):65.
[3]朱佳俊,程蓉.法国CNC产业资助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5,(03):74.
ZHU Jiajun,CHENG Rong.The Experience of France CNC Financial Aid Mode and its Enlightenment[J].,2015,(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