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7).
[2]刘晖,王秀兰,罗中华,李靖,张维.基于T+0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研究[J].财政与金融,2014(2).
[3]张铁.“触动利益”为何这么难[N].人民日报,2013-4-19(5).
[4]姚文平.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46.
[5]白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6.
[6]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72.
[7]王萌洁.金融衍生品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论坛,2013(12).
[8]李淼焱,吕莲菊.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现状及监管策略[J].经济纵横,2014(8).
[9]洪玫.金融创新的社会信用环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
[10]刘瑞祺,李连梦.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SWOT分析及构建模式探析[J].时代金融,2014(10).
[11]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1).
[12]张明哲.新时期普惠金融发展与创新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