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贵乐,于左.合作金融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5.
[2]王志.谁的农信谁的社[J].农村金融时报,2014(1).
[3]何迎书.试析《巴塞尔协议Ⅲ》上调一级资本充足率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以湘潭为例[J].金融经济,2012(8).
[4]宋军平.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
[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85.
[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1.
[8]谢元态.股份-合作制:通向理想的“自由人联合体”[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9]李惠斌,杨金海.重读《共产党宣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10]何频.完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治理模式[J].乡镇经济,2007(12).
[11]常国庆.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2]谢欣,谢元态.从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形成理论看我国农村金融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4).
[13]黄思洋,谢元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责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2).
[14]黄海林,谢元态.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及监管的经验借鉴[J].海南金融,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