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邓忠波.大学课程中的“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4):68-74.
[2]应海宁.“金课”标准下的高职教师能力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0(2):59-60.
[3]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4]颜敏.目标引领、科学提升、系统推进—新建本科院校“金课”建设先行之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38-45.
[5]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6]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7]李芒,李子运,刘洁滢.“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1-8.
[8]李芒,申静洁.何谓分离式金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15-21.
[9]陈翔,韩响玲,王洋,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43-48.
[10]谢幼如,黄瑜玲,黎佳,等.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16.
[11]祝士明,郭琰.深度融合智能技术的金课建设:框架与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20(8):34-40.
[12]余文森,宋原,丁革民.“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9):22-28.
[13]郭丛斌,张优良,傅翰文.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分析——基于THE、QS和US news大学排名的比较研究[J].教育论坛,2018(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