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建华,沈旻旻,朱淀.环境综合治理背景下农村居民亲环境行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7):128-139.
[2]杨奎臣,胡鹏辉.社会公平感、主观幸福感与亲环境行为:基于CGSS2013的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2):15-22.
[3]岳婷,王茜茹,陈红,等.印象管理动机视角下个体情感对居民自愿减碳行为的影响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40-52.
[4]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6):30-35.
[5]赵群,王军芳.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雾霾天气为案例的问卷调查研究[J].生态经济,2016(9):185-188+192.
[6]陈飞宇.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驱动机理及政策仿真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8.
[7]田青,杨华雄,彭达枫,等.如何提升员工的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环保利他关注的中介作用及组织认同的调节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2):22-34.
[8]卢少云,孙珠峰.大众传媒与公众环保行为研究:基于中国CGSS 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1):43-49.
[9]王磊,钟杨.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行为类别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34个城市的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63-73.
[10]岳婷,文晨,陈红,等.企业员工主动性人格与环保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1-114+116.
[11]卢少云.公民自愿主义、大众传媒与公共环保行为:基于中国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7(5):69-85,217.
[12]滕玉华,范世晶,邓慧,等.农村居民“公”“私”领域节能行为一致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8):26-34.
[13]Katz E.J.G.Blumler.The Uses of Mass Communication:Current Perspectives on Gratifications Resear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4(6):1546-1548.
[14]龚文娟,杜兆雨.知行合一?从环境问题感知到环境友好行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与非正式网络沟通的调节作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2-83.
[15]何兴邦,周葵.城市融入与进城“农民”环境行为:基于CGSS(2013)的经验证据[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1-59.
[16]李晓静,陈哲,夏显力.数字素养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1):123-134.
[17]朱红根,单慧,沈煜,等.数字素养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5-53.
[18]刘铮,周静.信息能力、环境风险感知与养殖户亲环境行为采纳:基于辽宁省肉鸡养殖户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2018(10):135-144.
[19]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2):191-215.
[20]吴结兵,钱倩,严慧.公民共同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环境治理的多层次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22(5):76-85+157-158.
[21]黄粹,鹿群,赵闯.外部情境因素对城市女性公共环境行为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20-124.
[22]范亚西.环境信息公开会促进公民环保行为吗?:基于中国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20(7):197-203+215.
[23]桑贤策,罗小锋.新媒体使用对农户生物农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90-100+190.
[24]楼鸣,李萍,刘宝巍.主管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J].管理科学,2021(4):115-123.
[25]滕玉华,吴素婷,范世晶,等.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发生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11):34-40.
[26]刘长进,王俊雅,滕玉华.基于规范激活理论的农村居民生活垃圾自愿分类行为研究: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1-48.